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聂耳的母亲
作者:那家伦 f    点击率:3098  转自:新民晚报 更新时间:2011/4/30 10:15:48

    以今日男女平等的习俗来定,我们国歌的曲作者、人民音乐家聂耳可以算傣族人。因为他的母亲是傣族。
  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常有—位更伟大的母亲。
  老辈认识聂家的人,或者到昆明那条不起眼的端仕街的小药铺成春堂看过病的人,都会说聂耳的母亲是位很了不起的女人。当然,那时聂耳叫他的原名聂守信,母亲则叫他“信儿”。
  到处遗存着古老痕迹的端仕街的中端,有一个不会被陌生人注意的药铺,它门框上悬着的油漆剥落的抬牌“成春堂”是正楷书成的。入门后,左边是柜台,右边紧紧巴巴塞下两条供病人坐等的条凳。柜台后倚土墙立着药柜。引人注意的,是柜旁那张旧藤椅上坐着接诊病人的医生,却是一位女人,这在当时的高原古城是唯一的。
  这位四季身着素衣黑裙、绾着圆髻的中年女医生,额头很高,淡淡的秀眉下深邃的眼睛略略下斜,显出了聪慧和在长期生活重压下透出的几许倦容。她一人接诊号脉、开启处方,还过秤抓药。她小有名气的医术,使那两条长凳上常有候诊病人。
  她就是聂耳的母亲。
  她的父亲是早年因贫困由暹罗逃难来的傣族人,姓彭。而他的先辈,据说又是由云南逃难出去的傣族人。父亲全家逃难到玉溪县,为人帮工。当时女儿已经十多岁了。
  从没进过学堂的女儿却聪颖过人。除做家务做针线外,最感兴趣的事便是看着哥哥读书写字,渐渐,她也能读能写起来,读通了《百家姓》、《三字经》、《女儿经》等。
  这位慧娴的傣家女,17岁嫁给行医的聂鸿仪先生做填房。据说,仅几个月她便熟记了柜上种种药草膏丹的性能功效与禁忌,并向丈夫请教起《医学三字经》、《本草纲目》来了。从制药、配药开始,后来便可以诊脉开方了。渐渐,竟也参与了诊疗疑难杂症。
  她成为丈夫的贤内助,操持好家务。她又是丈夫的好帮手,能诊病配药。这使聂鸿仪下决心到昆明来发展事业。
  本来,“成春堂”在夫妻二人的完美合作下,很可能发展起来,岂料小儿子守信刚四岁,聂鸿仪急病逝世,把全家重担推到她肩上。
  她刚强地独自撑起“成春堂”。为取得合法资格,从未进过学堂的她,经过十多个月的奋发自学,同时凭着她这多年的丰富实践经验,在行医资格认证的严格考试中,顺利通过,得到行医执照,据说这是滇云全省首张颁给女中医生的执照。
  兵患。灾荒。苛捐杂税。那是一个黑暗岁月。以一个终是羸弱的女人之躯,要养活五个孩子,谈何容易,她除了独力完成“成春堂”业务,如进药制药诊病之外,还不得不接一些女工活计,如绣花、缝制衣帽,甚至给人洗衣洗被……
  “成春堂”店面狭小,又置小街,来求医的多是不敢去大堂阔店寻名医的穷苦人。他们,或在拖延中已病势很沉,或仅是些微小病痛……
  善心的“成春堂”女医生,不管有钱没钱、病情轻重,她都尽心救治,倾力相助。很多时候,她还免去穷苦病人的费用,还供给饭食,甚至想法为远处患者筹措返乡路费。在老辈知情人中,都知道她是一个有菩萨心肠的好医生。
  她还会讲许多故事,会唱许多民歌。正是这些艺术因子落到聂耳的幼小心灵里,为他布下最初的绿荫。母亲是他启蒙的导师……
  聂耳不仅受到母亲最初的文艺哺育,更受到了做人的影响。母亲的品性,尤其是那种不畏艰难、肯于上进又彻明事理的精神,影响了聂耳一生。
  儿子长大了,母亲变老了。她仍无怨无悔地为下一代奉出自己的一切,直到这天,她突然得知聂耳上了国民党省党部通缉要犯的名单,而且是头一名,她才明白儿子真长大了,在干着大事业。当她知道儿子因提前得到信息,被密友藏在一个安全地方逃过劫难,她欣慰地笑了。然而,人们说她的头发也突然白了许多。
  “成春堂”被搜了个底朝天。她带领全家不吐露一个字。人们说,从此她眼里多了许多坚毅。
  偌大的高原已经没有儿子的容身之处,她决然变卖了一切可以变卖的东西,为儿子凑够路费,秘密送儿子逃往上海。
  临行前夜,在一场暴雨掩护下,聂耳暗中回到“成春堂”,向母亲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告别。
  当她把借来的几元银洋递给个把月未见的儿子时,儿子同时看到日夜思念的母亲已是满头白发……
  他们都不会想到,这个夜晚是他们的最后的相聚。
  聂耳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离开昆明的。他乘小火车走向大世界。
  那时,慈祥的母亲伫立窗前,昏花的眼眸一直望向远方,仿佛要把沉沉黑夜看透……
                                                     编辑  宰勇


 上一篇文章: 岩峰遗孀向云南民族博物馆捐赠傣族文化书籍
 下一篇文章: 西双版纳的傣王族传奇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