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布朗山见证男孩“升和尚”
作者:谭玉婷 t    点击率:3167  转自:云南日报网|http://www.yndaily.com 更新时间:2010/6/18 15:13:02

 

      一个飘着细雨的冬日,我们开始了西双版纳布朗山之行。到达布朗山乡时,是正午时分,雨停了,阳光明媚。

        

        

              

                

        

       我有幸碰上布朗族男孩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升和尚”。20世纪90年代末期,西双版纳佛教协会和教育界对于傣族、布朗族男孩出家当小和尚的时间达成了共识:就是傣族、布朗族男孩必须小学毕业才允许申请“升和尚”出家为僧。我们风尘仆仆赶到曼囡。一进到寨子,马上就感受到不同往日的气氛,喜庆中隐隐有些紧张忙碌。见到我们,马上有人径直把我们带到其中的一个男孩家。上了楼,只见火塘里的火熊熊地燃烧着,堂屋中间放着专为这个仪式准备的物品———“帕萨”亭,也叫释迦牟尼亭。近1米高,竹片编搭出塔状的框架,外面用金银纸和五彩缤纷的彩纸糊裱、装饰,亭身部分放置和尚所需的袈裟、被褥等日用品。人们进进出出忙碌着,从每一个人的脸上,都能看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兴奋。主人告诉我,整个出家仪式要持续两天,第一天在自己家中举行,主要有宴客、为孩子沐浴净身和出家教育三项活动。第二天到佛寺受戒,黄袍加身,正式出家为僧。      

       11点多钟,象脚鼓声、鞭炮声和着人们“水、水”的欢呼声,阵阵传来,男孩的父母到佛寺求取经书回来了,家里的求福活动开始了。乡亲们排着队,一批批进到主人家屋内,跪伏下来,听主持仪式的“达占”(村寨里负责管理宗教事务的人,一般为还俗的佛爷)念一段经,把各自手持的小塑料盆,递给“达占”碰一碰,表示盆里所盛的物品已经供奉给了菩萨,人也由此可以得到一份福气。之后,把盆里的东西赠送给主人,每个盆里必须有蜡条、米,其他还有钱、盐、牙膏、香皂等日用品。离开时,主人家要回赠给每个人一包芭蕉叶包着的米饭、一包菜,盆里盛几勺汤,表示谢意。

     下午四点多,男孩从佛寺回到家,准备下一个仪式——沐浴净身。在这之前约一个星期,他们已经剃度,成为预备和尚,吃住在佛寺里,学习有关经文和佛教礼仪。这时,他们每天必须斜挎一条约5厘米宽的袈裟布做的带子,表示与僧侣和俗人的不同,已脱离了俗世,又尚未正式皈依佛门。沐浴由家里的亲人举行,仪式的主角是孩子的干妈。准备好热水,脱去衣裤的男孩坐到屋子中间,由干妈向他浇第一缸水,然后其他亲人依次上前,给孩子浇水,边浇边说着祝福的话。

       沐浴完毕,升和尚的男孩相约着,结伴到村里每一个老人的家,为老人冲洗双手,聆听老人的祝福和教诲……晚饭后,还要聚集到年纪较大的那一个男孩家,进行男人一生重要的“三大教育”(出家教育、还俗教育、结婚教育)中的“出家教育”。接受老人的规劝和最后的拴线祝福。这也是村里人为他们举行的送行仪式,表示此后他们将不再属于家庭和村寨。

   送行仪式结束后,今天的主角之一—岩坎扁,用流利的汉语和我交谈起来。他告诉我,由于布朗山乡没有中学,小学毕业他们都到勐混乡中学上初中,要住学校,家里负担不起,只上了一年他就辍学回家了。问到当和尚是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说,是自愿的。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做,外出打工年龄还小,只好当和尚。

    第二天一早,两人小和尚自己回到佛寺,等待接下来的仪式。上午九时左右,家人和村民敲着象脚鼓,抬着准备好的“帕萨”等一应物品,缓缓走向村外的佛寺。众人进入佛寺大殿,正式开始受戒仪式。两人仍然穿戴上普通服饰,在一个小和尚的带领下,先面向菩萨塑像,念颂有关经文,表达出家请求,和皈依佛门、潜心佛事的决心。接着主持佛爷对二人进行训诫,并同意接受他们的请求,分别把袈裟放到两人的头上,向两人赠袈裟。他们头顶着袈裟,转到佛像后面,在众僧侣的帮助下,从头顶上依次取下袈裟,从上到下披挂上身。根据佛教规定,从佛爷把袈裟赠与他们开始,他们已经具有了僧侣的资格,袈裟就是象征物,此时他们的肉身、灵魂已经依附在袈裟上了,因此袈裟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将失去这种资格。不仅在这个仪式上如此,作为僧侣的每一天也都如此。假如不小心袈裟全部离开了身体,只好重新举行仪式,再“求”一回袈裟。

    观看着仪式的每一个环节,置身昏暗的大殿,梵音、青灯让我有些神思恍惚,前一天还憨厚地笑着,喊我老师的大男孩,披挂上袈裟,一脸肃然,远远地站着。

 

 

 

      本文责编:玉婷


 上一篇文章: 傣族的“泼水节”与象脚鼓舞
 下一篇文章: 元江傣族欢度花街节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