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德宏傣族取佛教信徒名称的文化内涵
作者:蔡小晃    点击率:5481  转自:傣族网 更新时间:2009/10/31 21:13:09

德宏傣族取佛教信徒名称的文化内涵

 

蔡小晃

 

内容提要:

名字本是一个人的代号,但是傣族佛教信徒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标志,即生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死后能往生“佛国”的标志。傣族对佛教信徒名有一个美丽的统称——“极乐世界之花”。 取“极乐世界之花”名是傣族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为了取得此名,他们用多年的积蓄来“做摆”。“做摆”是通往“极乐世界”的“天梯”, 每做一次“摆”,都象征着更加进一步靠近“佛国”。这犹如在建造一座塔,建得越高,距离永生的“净土乐园”越近。本文从叙述傣族“做摆”的形式及过程入手,着重分析和探讨取得“极乐世界之花”名的文化内涵。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让精神得到寄托和安慰,淡泊一时的物质享受,舍弃浮生的浮躁,去追求心灵的宁静,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寄托。

关键词: “做摆” “极乐世界之花” 佛教信徒名

 

 佛教在傣族生活中无处不有,甚至到了灵魂深处,终希望死后灵魂能进入享受永恒快乐的“极乐世界”。徳宏傣族民众一般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乳名,一个是佛教信徒名。乳名是父母或老人取给的,如:岩罕、依恩、散过、月相、玉旺、安罕等。佛教信徒名,是通过特殊的宗教仪式——“做摆” ,由和尚取给,如:干恩、莫相、茂罕、软罕、也相、雷奘、提罕、提恩等。这些包含着金银珠宝的名字,有着一个美丽的统称——“极乐世界之花”。 “极乐世界”是佛教众信向往的“净土乐园”。据说有了“极乐世界之花”名以后才能往生“佛国” ,因此,取“极乐世界之花”名成了傣族一生所追求的理想。

 取“极乐世界之花”名,是佛教传入傣族地区以后产生的一种非常特殊的风俗。此习俗,不仅德宏有,居住在缅甸的傣族也盛行。由于也同样信仰小乘佛教,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也有此习俗。在德宏傣族地区,此习俗文革期间中断过,文革结束以后,又再恢复。“极乐世界之花”名,分“达嘎坦” “达嘎帕拉” 。“坦”是佛经,“达嘎”是信徒, “达嘎坦” 意即佛经信徒,习惯简称“资坦”(佛经信徒名)“帕拉”是佛主,“达嘎帕拉”意即佛主信徒,习惯简称“资帕嘎”(佛主信徒名字)。无论什么人,要取哪一种名字,都必须通过“做摆” 的仪式方能取得,在过去,土司贵族也不例外。要了解这一取名风俗,首先要了解“做摆”

 “做摆”是当地汉语,严格地讲,是汉、缅语的混合,或汉语语词中融入缅语作为借词。按傣语,“做摆”称“谢摆”。“摆”来自缅语,意即大集会。在傣语中“摆”是喜庆活动的泛称。例如:“摆坦”(敬献佛经活动),“摆帕拉”(敬献·佛像活动),“摆爽喃”(泼水节),“摆冷喜”(春节)、“摆峦光”(赛鼓活动)等等。“摆坦”和“摆帕拉”就是取“极乐世界之花”名的仪式活动,也就是当地汉语所说的“做摆”。 在傣族习俗中可以称为“摆”的仪式活动很多,但是能取得“极乐世界之花”名字的只有“摆坦”和“摆帕拉”这两种仪式活动。为了便于理解,在这里我们把“摆坦”称为敬献佛经活动,把“摆帕拉”称为敬献佛像活动。把“坦达嘎”(佛经信徒名)称为“资坦”,把“帕拉达嘎”(佛主信徒名)称为“资帕嘎”。

敬献佛经活动,是以敬献佛经为主要供品,其它物品根据条件而备。敬献佛经活动比较简单,不需要花费多少财力,只需要请人抄写几部经书,数量多少不定,无规定的书目,需要哪几部经书由举办者自定。举办的形式很自由,有个人的、群体的(与几个朋友或者本村寨的同龄人合办)、家庭的、家族的等。个人式的,一切经费由举办者本人出。群体式的,经费和物品由所参与人出。家庭式的,除了儿童以外,是钱是物或多或少都要出。家族式的也一样,参与的人都要出钱和物品。举办敬献佛经活动,无时间限制,有的家庭或家族是利用老人去世后第三天(过去是第七天),为去世者超度同时进行;有的是在怀念去世多年,如三年、五年、十年不等的亲人作周年活动时进行;其他什么时候举行都可以。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或什么时候举行,都能取得“资坦”。如:坦干恩、坦莫相、坦帅罕、坦相真等。其中 “坦”是佛经之意,干恩、莫相、帅罕、相真是名字。

“做摆”的那一天,邀请全村人和邻村的亲友参加,客厅里铺上席子,把备好的供品陈放在客厅里,进入客厅要脱鞋。请和尚或者“贺露”来念经,然后向取得“资坦”的人颁发命名证书。为了让大家知道并且记住他们的新名字,每颁发一份命名证书,都要大声宣读 “证书”。取得“资坦”的人,如果是夫妻,证书只写一份,夫妻俩共用一个名字。比如一对夫妻取得了“坦莫相”的名字,男的直接称“坦莫相”,女的称 “咩坦莫相”(“咩”在这里指女性),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如果是晚辈对长辈的称呼,在前面加称谓。如 “伯父坦莫相”,“伯母坦莫相”。在接受命名证书时,接受者双手捧着用手巾折叠成玉米状或花状,里面夹数额不等的少量钱币,插上鲜花,下蹲,虔诚地接下命名证书。然后把手巾放在一个托盘上,归佛寺所有。命名证书可以由父母保存,也可以自己保存。取得“资坦”以后,一般不再使用原来的乳名。敬献佛经活动在傣族生活中影响不大,取得“资坦”,也不希奇。影响大的是举办敬献佛像活动,希奇的是取得“资帕嘎”。因此,举办敬献佛像活动,是傣族最希望能做到的事。

敬献佛像活动,主要以敬献佛像为主要供品。敬献佛经活动与敬献佛像活动相比较,后者比较复杂,规模大,要花费大量的财物和很长的时间来做准备。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举办不了此活动。举办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家族”式,一种是“集体”式。“家族”式的,是指某一户村民或者某一家族举办的,傣语叫“摆贺很”。“集体”式的,是指以寨子为名,全寨村民或几个村寨的全体村民合办,傣语叫“摆伦”。为了便于理解,在这里我们把“家族”式的称为“个人摆”,把“集体”式的称为“公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可以取得“资帕嘎”。如:帕嘎软罕、帕嘎也相、帕嘎雷奘、帕嘎提恩等。其中“帕嘎”是佛主信徒之意,软罕、也相、雷奘、提恩是名字。由家庭或家族举办的敬献佛像活动,最具影响力,比办婚事还受重视。

举办一次敬献佛像活动需要准备的物品和过程是:

  1. 筹集资金。没有相当的经济条件办不了敬献佛像活动。傣族凡是要用于敬佛献佛活动的钱只能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钱,而不能是卖牲畜家禽得来的钱,这里面明显地有不杀生的含义。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能举办敬献佛像活动的并不多。

  2. 到缅甸请佛像。供奉在佛寺里的佛像,都是信徒们到缅甸购买来的。有用玉石制做的,也有用木头制做的,大小不等,价格不同。一般不购买中国内地制作的佛像,认为不纯真。现在有些地方的佛寺为了方便广大信徒,以佛寺的名誉到缅甸购买一尊佛像,专门用来租给要举办敬献佛像活动的村民使用。这样不仅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节省了经费。但是,以这种方式举办敬献佛像活动的并不多,影响也不大。

   3. 准备袈裟和请人抄写佛经。所准备的袈裟和经书都要比举办敬献佛经活动的多。

   4. 替已故的亲人准备供品。据说,生前没能敬献佛像的人,死后往生不了“佛国”,他们的亡灵只能四处漂泊。所以子孙后代要替他们敬献佛像,使他们的亡灵有一个归宿。给已故亲人准备的供品主要是佛像、佛经、袈裟等。

   5. 择定日子。主要是根据主办者,一般都是父母亲或老人的生辰来择定日子。如果是集体办的就选定某一吉祥日。

  6. 主办者必须请人写一部包括自己的简历、家庭成员状况和举办敬献佛像活动的原因及目的露布。这种通告式的露布必须由会写经书的人按照一定的格式写出来,傣语称为“滴水经”。“滴水经”要在“做摆”的头天晚上念给大家听。

  7. 制做佛幡、佛伞、扎制白象、白马,有的地方还用木头制做天神所用的刀、叉、槌、火轮等法器

   8. 把取“极乐世界之花”名的名单和出生日期交给和尚,并请和尚给每一个取得“极乐世界之花”名的人写一份“命名证书”。

   9. 要取名的人准备一块手巾和一朵鲜花。用来接纳命名证书。

   10. 制作茶叶包。傣族凡举办喜庆的活动时,都要制作茶叶包。此习俗,自古就有,用棕叶、树叶、芭蕉叶、草纸或红纸包裹茶叶成拇指大小的塔状。以茶叶包邀请客人是最高的礼节。

  11. 邀请和尚来念经。不供养和尚的寨子,必须前往三个供养和尚的不同寨子的佛寺中,各聘请一位和尚来主持念经。敬佛献佛活动进行几天,和尚就念几天的经,至到把佛像请到佛寺里供奉的那一天为止。举办者必须为请来念经的和尚各准备一份供品,主要是钱和袈裟。

   12. 在院场里搭亭子。把所准备好的供品陈设在里面。

  13. 准备充足的食物。过去“做摆”,要做七天,现在一般以三天为限。 “做摆”,都要招待客人吃饭,傣语叫“扎嘎”,即布施。布施不仅是三顿饭,晚上还有风味小吃。过去“做摆”吃素不吃荤,现在有些人认为,既然办得起“摆”,就应该有肉吃。所以现在“做摆”也吃肉,但不能在家进行屠宰,必须到市场上去买。一般而言,“做摆”的人都希望客人多,所以除了当地的亲友,还尽量邀请远至缅甸、泰国的亲友前来参加。当然,客人越多,做“摆”的时间越长,经济负担自然也越大,基于此,有的地方把 举办敬献佛像活动的时间,也安排在亲人去世以后的第七天(超度日)或“周年忌日”时举办。这样,一是时间紧,二是准备的物品相对要少,请的客人也少,不需要在院场里搭亭子,所以花费相对低廉一些。这种简易的方式被戏称为“摆扎挣”,即不够标准、不够规范的凑合着做的“摆”。

 敬献佛像活动是最为隆重的活动,无论何家举办,全寨的人都视为一件大事。因为:帮助别人“做摆”也是一种功德;其次,“吃摆”(做客)能分享“做摆”人的福气;其三,来“吃摆”的人,多是他们的亲友和熟人。一些远路而来的人,分别就宿在他们家中,这自然又是亲友畅谈的好机会。所以,在“做摆”之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准备床位。老人会主动提前几天去帮制做供品;年轻妇女想着到时要怎样打扮自己,没有漂亮的衣服,就去购办;中年人会赶着把活做完,希望能全心地参与“做摆”;姑娘、小伙更为“做摆”而激动,因为“做摆”是青年男女寻觅意中人的绝佳机会。

 举办敬献佛像活动的第一天,清晨全村人都参加,老人要穿白色衣服以表示心灵纯洁清白,听和尚念经。这是敬献佛像活动最为庄严的时候——开光仪式。开光仪式结束,就是颁发“极乐世界之花”名的仪式,其做法与敬献佛经活动一样。最后由和尚进行“滴水”仪式。客人从清晨起络绎不绝,鞭炮声、象脚鼓声成了“门房”也随之不断。十点左右就开始吃午饭,客厅里里外外、院场空地、邻居家里都摆满了饭桌,由于人多,一张桌子不知轮流坐了几批人,称为“流水席”。

  被邀请参加敬献佛经活动的人,一般都送大米、鲜花、爆米花和象征性的几元钱,除此之外,有的还送佛幡、佛伞以及生活用品等的礼物,傣语称“望摆”。客人所送礼物,将和主人准备好的供品一同送到佛寺中存放。除大米、鲜花、爆米花之外,其他礼物都须署名。客人送的钱,主人要记录,以后谁家“做摆”,要如数送还。因为送礼也有功德,据说佛祖赐功德时是根据名字赐予的,所以如果供品上没有名字,佛祖将不知道这是谁的功德。

 到晚上八点以后,本寨及邻寨的村民成群结队地来表示祝贺,傣语称“笃数”。具体做法是,来“笃数” 的人在院场里围成圈,伴随着象脚鼓声,边歌边舞,赞美主人有钱、有财、有福气,然后向主人要钱,沾一点福气。凡 “笃数”得来的钱,只能用来购买物品供给佛,或举办布施活动,或做善事。在这样的场合里给钱者和要钱者都是有功德的,所以大家都会很乐意地去做。“笃数”的真正目的是希望自己也向他们一样能独立举办敬献佛像活动。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敬献佛像活动到了高潮。清晨滴水仪式完毕以后,亭子里所有的东西都送到佛寺里供奉,活动随之而结束。

 “公摆”的过程大致与“个人摆”相同,但不以某个人的生辰来择日,而是选吉利的日子。“做摆”的地点在佛寺,以村寨的名义邀请客人。经费由参与者各家各户集资,过去集多少不定,只要集了就行,现在已有规定。有的村子规定每户集十元,有的村子规定每户五元,在十元、五元的基础上,愿意多集多少则是随意。“公摆”的目的一是希望佛主保佑全村民健康幸福、牲畜家禽平安无事,庄稼有收成;二是为那些自己不能独立举办敬献佛像活动的村民,也能取得“极乐世界之花”名。因为如果没有取得“极乐世界之花”名,不仅会被人们认为是不明白事理的人,自己也会害怕死后不能往生“佛国”。

 傣族取名,普遍喜欢用“恩”(银子)、“罕”(金子)、“相”(玉石、宝石)等字。这些字不仅只用来取乳名,而且还用作“极乐世界之花”名,但两者的象征意义不一样。在乳名中取的是字的基本意义,而在“极乐世界之花”名中则是一种象征,即把所敬献的物品象征为金银珠宝。“极乐世界之花”名普遍用的字还有“干”(树枝)、“帅”(树枝)、“茂”(树叶)、“软”(树尖)、“也”(仓库)、“雷”(山)、“提”(塔顶)、“庄”(顶端)“奘”(佛寺)等。这些字除了“提”和“庄”字以外,其他取的都不是字的本意,而是用来形容所敬献的物品的数量。这些数量只是象征性的,没有具体的数。但是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词意的大、小,厚、薄,等方面知道取得“极乐世界之花”名的人做过了几次敬献佛像活动。第一次举办,一般只能取“干”、“帅”、“茂”、“软”等字,如“帕嘎干恩”、“ 帕嘎帅相”、“ 帕嘎茂相”、 “帕嘎软罕”等。第二次举办才能取“也”、“雷”等字,如“帕嘎也恩”、 帕嘎也相”、 “帕嘎也罕” 、“ 帕嘎雷相”、“ 帕嘎雷罕” 等。第三次举办可取“提”、“庄”字,如 帕嘎提相”、 “帕嘎提罕”、 “帕嘎庄罕” 、“ 帕嘎庄相”、等,这是级别最高的名称。         

 傣族做“摆帕拉” 就象烧香一样不受限制,只要有钱就可以做第二次、第三次……。而每次“做摆”都标志着对佛主更深的虔诚和更加进一步靠近佛国的象征。“摆帕拉”成了通往“极乐世界”的“天梯” 。因此在有生之年能举办一次“摆帕拉”,是最为荣耀的事。

 从取“极乐世界之花”名的过程来看,“资坦”是初级的,“资帕嘎”是高级的。傣族佛教徒并不满足于“资坦” ,也不以此为荣,他们追求的是高级名称——“资帕嘎”。只有取得“资帕嘎”以后,他们的理想才能实现。因此,取“极乐世界之花”名是傣族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为了取得此名,他们用多年的积蓄来“做摆”。“做摆”是通往“极乐世界”的“天梯”, 每做一次“摆”,都象征着更加进一步靠近“佛国”。这犹如在建造一座塔,建得越高,距离永生的“净土乐园”越近。

 这就是德宏傣族取“极乐世界之花”——佛教信徒名的风俗。傣族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让精神得到寄托和安慰,淡泊一时的物质享受,舍弃浮生的浮躁,去追求心灵的宁静,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寄托。因此,取“极乐世界之花”名成了他们一生所追求的理想。

 

 

注释:

“做摆” :举办大集会。

  据说,凡是用来敬献佛的财物必须是自己的钱,自己制作的或买或请人制作的供品,不能向他人借或者讨。否则将是为别人祈祷,而且佛赐给的功德也将是别人的。

  专门负责佛寺里一切活动的人。

“滴水”仪式:当仪式要结束之前,在进行仪式场地四周洒水,以告知天上诸神仪式善终善终。

 

参考书目:

1. 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 商务印书馆 19461

2. 江应樑《傣族史》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312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德宏傣族古籍传承及保存方式
 下一篇文章: 花腰傣与花腰彝服饰装饰艺术比较研究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