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八十年的坚持 两代人的传承——记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应樑傣族博物馆”
作者:昆明信息港X    点击率:2926  转自:昆明信息港X 更新时间:2017/7/31 15:38:25

八十年的坚持 两代人的传承——记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应樑傣族博物馆”

    4月11日下午,“中国·德宏2017国际泼水狂欢节”前夕,“江应樑傣族博物馆”开馆仪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出席仪式的有德宏州的党、政、人大、政协的领导以及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各方佳宾,还有缅甸联邦前副总统赛貌康博士、印度阿萨姆邦P.K.Buragohain泰学与东亚研究会执行主席月旺女士等数十位来自境外的佳宾。前来参加泼水节活动的泰国、缅甸和印度等国各界人士当天也参观了展览,来自缅甸的南传上座部佛教高僧召纳塔率领26位僧人念佛诵经,淋洒圣水,为博物馆祈佛。

    “江应樑傣族博物馆”由“傣族铜器展”、“清代傣族图籍展”和“江应樑傣学研究展”3个专题展厅组成。博物馆现藏数千件傣族文物,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藏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俗用品、宗教用品、武器、乐器、典籍文献、图录和历史照片等,内容涵盖傣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这个博物馆,是全国高校目前唯一一所展现傣族社会历史文化风貌的专题馆。这座凝结着江应樑、江晓林父子心血的傣族历史人文宝窑,是与江应樑先生民族研究事业有关的第5次展览,也是唯一的一座永久性展览馆。

    江应樑先生(1909一1988年)是中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民族史家。1937年夏天,尚在中山大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硕士研究生的江应樑,冒着“瘴气酷暑”,依靠骑马步行,深入到被称为“腾龙沿边”的今德宏一带的傣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从此开始了他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傣学研究。他是我国运用人类学方法对傣族进行研究的第一人,在傣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傣学研究的泰斗。先后岀版傣学专著7部,论文100多篇。1980年代中期,他出版巨著《傣族史》。并在弟子的协助下,编成并出版《江应樑民族研究文集》。直至辞世前夕,他还在组织编写《中国民族史》。

    1938年夏天,江应樑先生用在“腾龙沿边”收集的傣族服饰、民俗和宗教用品分别在昆明、香港和广州举办了专题展;1941年,又在保山师范学校举办了“江应樑先生边疆文物展览会”,展出了滇西傣族、景颇族、傈傈族、德昂族、阿昌族和广东瑶族、海南苗族、黎族的照片和纺织品、工艺品;1950年春,在江应樑的大力推动下,云南大学社会系举办了“云南大学民族文物展”,展出了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书籍、宗教用品、生㓉用品、服装首饰、工艺品、历史文物和各类照片等8个系列的展品。历经“文革”刧难之后,已年逾古稀的江应樑还在他担仼所长的“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的工作计划中提出:“有计划的收集民族用品,成立民族陈列室,最终建立民族博物馆”。

    江晓林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他对父亲的傣学研究十分痴迷。几十年来,特别是中年之后,他为傣学研究倾尽了全力。他在傣族妻子、傣文专家蔡小晃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对父亲留下的著作、手稿、照片、图录、文物和典籍以及重新见到的其他傣族史料等,进行了认真地研究、整理,编辑、再版和新版,先后完成出版《〈滇西摆夷之现实生活〉笺注》、《滇西摆夷区诸族图说》、《傣族铜俑考》、《芒市安抚司印考》等多部傣学研究的著作,以及《江应樑传》、《三论江应樑的治学道路》等著述。秉承父亲重视田野调查和文物收集的理念,江晓林在德宏、版纳和临沧以及缅甸、老挝和泰国等傣泰民族聚集区,走村串寨,寻访田夫野老、土司后裔,听他们讲述传说、故事,收集各种能够收购的史籍、经书、拓片、图录、工艺品、服装、首饰、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2011年7月,昆明市图书馆为江晓林举办了一次“江晓林藏品展”,并请江晓林作了“云南民族文物收藏面面谈”的专题讲座。这也是有关江应樑先生傣学研究和收藏的第4次展览。昆明电视台《盛世典藏》栏目为这个展览作过专题节目。

    江氏父子认为,人类学研究十分重视田野调查工作,重视对各民族生产工具、服装、饰品、民俗用品、宗教器物等物品的搜集和展示,因为这些民族用品中蕴藏着每个民族大量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生产方式、科技水平、生活方式及审美观念等信息,是研究民族历史,了解民族传统,传承民族文化最为保贵的资源。这就是江氏父子持续八十年,勤苦两代人,一以贯之,坚持搜集民族文物、举办民族展览的原因。

    2013年10月,江晓林和蔡小晃受聘成为瑞丽市“中缅边境文化交流协会”的专家,进行傣族历史文化研究,并编辑“傣学研究丛书”。2014年,已经出版3部著作,有老一代学者的傣学研究专集,有傣族古籍的翻译,也有新近的研究成果,如江晓林著《清代云南傣语族系种人图志》、蔡小晃翻译古傣文文献《召武定传说》等。面对着前来釆访的记者,年近古稀的江晓林吐露心结:想办一座傣族历史文化博物馆。他说,自己一生所得的钱,基本用来做两件事,一是收藏傣族文物,二是研究傣族的史料。我身边已经有很多珍贵的“宝贝”,足以开办一个非常棒的傣族历史文化博物馆,供民众参观,供学者研究。但是,“办博物馆要足够的场地,要有建设开办的高额投入,每年还需要几十万元维护资金,都是大问题。”曾经有好几年,江晓林曾为此昼夜焦虑,寝食难安,四处奔走,多方求助。

    2016年冬春,德宏高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领导经过与江晓林、蔡小晃的多次接触恰谈,详细了解了江晓林夫妇的傣学研究和文物收藏,果断决策,决定为江应樑、江晓林两代人的研究和收藏建设举办一个博物馆,聘请江晓林为该校教授、博物馆馆长,聘请蔡小晃担任该校副教授、傣族文献库主任。并委托他们二位筹备成立傣学研究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江应樑傣族博物馆”如愿建成。这一个可供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的资源库和共享平台,使江氏两代学人呕心沥血的学术成果与珍贵收藏有了一个可以安放并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宝库;江应樑先生开创的事业,由一个人的传承将升华成为今后代代学人的传承;江氏父子的珍贵文物,由一个家族的收藏保护,上升成为一个高等学府的收藏保护和使用。

印度傣学者送礼给江晓林、蔡小晃夫妇

    在4月10日举行的相关研讨咨询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指出,傣泰民族是一个遍布中南半岛多国及南亚印度阿萨姆等地区,人数多达6800多万以上的历史悠久、文化丰饶的厐大族群。我国的傣族人数也多达120多万人。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幅射中心”、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前沿和节点、“民族文化大省强省”的伟大事业中,加强傣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宏师专建设“江应樑傣族博物馆”等举措,有见识,显智慧,将产生良好深远的影响。德宏师专江滇校长在会上表示,德宏是我国两个傣族自治州之一,是沿边开放的重要前沿,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德宏师专计划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爭取再建设一个更具规模更有丰富內容的民族博物馆,建设包括傣学研究在内的民族学学术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为边疆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作出更大贡献。(作者:雷强)

    作者简介:

    雷强,生于1948年5月,昆明人。先后担任过工人、教师、机关干部。历任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业务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市场新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云南工贸学院院长、昆明唐码风驰传媒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青飞扬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等职务。现任云南民营企业家协会顾问。

    长期担任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栏目策划、主持人、撰稿人。参加过政府部门委托的重大项目策划或研究以及艺术景观策划,担任主要策划和执笔工作,其研究成果已成功实施或已结集出版,并有多种作品发表。

    因多次受邀在各类讲坛举办讲座并演讲,2010年三月被云南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云南演讲学会评为“优秀演讲嘉宾”;2015年3月被云南演讲学会评选为“十大演讲家”、“优秀演讲嘉宾”。






 上一篇文章: “西双版纳”的含义及由来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