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花腰傣的婚姻习俗
作者:陶贵学    点击率:4285  转自:新平网|http://www.xinping.gov.cn 更新时间:2010/3/18 10:04:21

    婚姻是人类自身生产的基础。人类要延续,家庭要发展,最终由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所决定。新平花腰傣的婚姻,从婚姻制度及其流变看,其发展过程同人类其他族群一样,经历了远古时的群婚、对偶婚及近现代的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制。
  明清时代,傣族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讲究门阀地位,行族内婚制,很少与外族(如汉族、彝族等)通婚,上层贵族多行一夫多妻制。明代百夷史料《百夷传》中有“酋长妻数十,啤百余,不分妾妻,亦无妒忌‘,的记载。清康熙《新平县志•风俗》中有“摆衣……婚无媒约,以正月子日,用色线结球抛之,两相应者,接而为夫妇”的记载。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花腰傣青年男女的婚姻多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民族内婚逐渐改变,男女青年与相邻汉、彝、哈尼等民族通婚的越来越多,有的女子还远嫁上海、广州等外省、市从婚礼程序的进展过程看,现代花腰傣青年男女的婚期一般经历以下阶段:
  一、恋爱
  男女恋爱,傣语称“约绍”。因居于热谷,傣族青年男女发育较早,十三四岁就可以参加社交活动,十六七岁开始谈恋爱,十七八岁结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按法定年龄结婚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主要有:“串寨子”寻情、“照电筒”择侣、“赶花街”比美“坐旱田”对歌,故当地有“正月十三上花街”,“五月初六下花街,十冬腊月坐旱田,平常日子串寨子,竹林丛中照电筒,欢欢乐乐过一年”之 说。
  春节至农历正月十六,是傣乡较热闹的时节花腰傣“卜冒”(小伙子)三五成群,身带蜜酒、糖果等食物,到邻村找小姑娘谈情说爱,即“串寨子”。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或游戏嬉闹或看电影录像,或以歌舞欢乐,或对歌试探,或饮酒吃糖。每个朱婚青年都在充分利用这个大好良机,如蜜蜂采花,在姑娘群中、小伙子堆里,寻觅自己意中的情侣。
  “照电筒’,择侣,也是别有风趣的谈情说爱方式之一。当朦胧的夜幕给傣乡盖上轻柔的面纱时,男女青年带上电筒,纷纷走出村寨,聚于乡间小道,或在风爽月明的江边沙滩上,或在翠竹荫翁的村外溪边,或在枝叶茂密的芒果林中……莹莹电光忽隐忽现,阵阵欢笑惊飞憩鸟他(她)们手持电筒,相互对照,在明亮的电光下,审视对方相貌,如中意,并摇晃电筒,示意到那边去挽臂踏歌,膝足谈心。就这样,一对对有情男女在那充满情趣的“照电筒”中相识了。
  一年一度的“花街节”,是傣家“卜少”显美、赛美、挑选配偶的盛大集会因姑娘穿戴如花似玉而得名,曾被媒体喻为‘•东方情人节”。赶花街那天,小“卜少”们穿戴一新,每寨由一位厚道而又有经验的“粉妞”(老阿妈)带队,“卜少”们身系精致秧箩,内装有糯米饭、千黄鳝、腌鸭蛋的竹蔑盒,汇聚于花街,让满街的小伙子挑选,若姑娘被小伙子选中,就会得到一精致的小礼品,姑娘若对送礼的小伙子有意,也回赠一些信物,并同小伙子相约,到街外树林丛中品尝秧箩里的食品,在共同享受“秧箩饭”中,亲昵交谈,订下终身大事。因此,在“花街节”上,小伙子能吃到意中姑娘的“秧箩饭”,真是一件幸事。
  丢绣球择偶。丢绣球既是一项娱乐竞技活动,也是傣族男女青年相识谈情说爱的一种游戏。每年春节或在“赶花街’,期间,在傣家村外的草坪上,未婚男女“两军”对垒,一枚姑娘们精心绣制的布球在男女间来回飞舞,那便是丢绣球。丢绣球看似容易丢来难。即抛球双方要眼疾手快,就是要有敏锐的眼睛、灵敏的头脑、快捷的动作。当对方掷球而来时要能够正确判断绣球飞来的方向、力度,且看准后要能够稳稳接住,不然,爱情之约随球而去。当然,如果一方看不中另一方,对另一方掷来的绣球不予理睬,即不可随意出手接球,若接错了球,你看不中的姑娘并会随球而来若男的看中女的,接到球后往往多次掷向那姑娘,姑娘有意接球并掷回给男的,那么,这对男女便会离开到场外竹林下谈情说爱。如此,抛绣球的场面热闹而充满神秘的情趣,这正如张士儒先生(原新平一中教师)所描写的
  风和日丽杏花天,过了大年过小年;
  戏掷纷包迎百福,空中彩凤千禅娟
  一对对男女青年在丢绣球的娱乐中相识、相亲、相爱。小小绣球牵连着两颗心,架起甜美的情爱之桥。
  “坐早田”对歌,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方式之一。每年的秋末冬初,傣乡晚稻收割人仓后,田水放干,青年男女便约伙到村外田埂卜成排对坐,对歌觅偶。对歌前,男女双方都要推选各自善唱的代表。对歌开始,男女在相隔二至三丘的田埂上成排相对而坐,对歌都要用花毛巾蒙面,并聆听对方的应唱,此称“坐早田”对“蒙面情歌”。相伴者撑开伞为对唱者遮阳,即使烈日暴晒也不可轻易离席。每当唱到精彩之处,己方要欢呼助兴。对歌散场后,相爱者各自取所携食品,离伙到较远处坐于田埂,共尝各自带来的食品,倾吐爱慕之情。对对情侣“坐旱田”,给冬日的傣乡田园增添了诗意。
  二、提亲
  提亲,傣语称“咳光考”。青年男女经“花街节’,吃“秧箩饭’,私下定情后,“卜少”则怀着焦急之情等待着男方来提亲;‘卜冒”则将与意中姑娘定情的事察报父母,催促他们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当男方父母打听清楚女方家庭及女子的人品等各方面情况后,认为是自家理想的儿媳妇,就请媒人去提亲。提亲那天,媒人将带一个用竹蔑箩或槟榔叶编制成的饭盒,内装糯米饭、腌鸭蛋、腌昨肉、干黄鳝等食品,到女方家“咳光考”〔送饭包)。女方父母设宴款待。酒席上,媒人向女方父母介绍男方的家庭情况,男子的生辰八字及人品,用尽夸耀之词、费尽三寸不烂之舌说男方之好,姑娘嫁过去肯定会幸福,日子会同蜜糖一样一天比一天好过等等。女方父母除了倾听媒人喋喋不休的述说外,还不时提问媒人没说到的情况,心中思量着自家姑娘能否可以同男方配对成双。若女方父母不同意,则婉言谢绝,推说什么自家姑娘丑,配不上小伙子;自家贫困,门不当户不对等等。若有意成全这门亲事,则叫自家姑娘表态,让姑娘接下送来的饭包。接下饭包后,媒人便喜滋滋地回男方家里回报提亲情况。
在戛洒、水塘一带,提亲要由男方母亲亲自去,并带去一双银手镯。若同意,女方收下银手镯,反之则不收;若收下手镯后变卦,则要将手镯退还男家。
  三、定亲
  定亲,傣语称“联碗唠”,即互换酒杯喝联姻酒之意。亲事说成后,双方商定一个吉日,由男方父母提上一只鸡、一只鸭和一些酒,到女方家“联碗唠”,女方设宴款待。席间,两亲家相互敬酒,女方的叔、伯、姨、舅等亲朋都依序给男方父母敬酒,表示祝贺。到了酒酣之际,男女双方父母喝换杯酒,共祝两家联姻。喝完换杯酒后,男方父母呈奉一对银手镯给女方母亲,作为“喂奶费”,以示感谢对女儿的养育之恩,同时给女方一对银手镯及花线、花边、绸缎、布料等礼物,给姑娘自做嫁装。商定结婚日男方家要送到女方家的肉、酒米、菜及彩礼等事宜。由男方家负责去侧算结婚吉日,之后告之女方。
  四、婚礼
  花腰傣的婚礼各地大同小异,一般在子夜举行。就居于新平漠沙、腰街等地傣雅、傣卡而言,定亲之后,双方在择定的吉日置办酒席,宴请三亲六戚。男家请四至六人带着定亲时议定的结婚礼物去女家迎接新娘.称“接亲”。新娘家也要安排四至六名男女陪送新娘,即“送亲”。新娘出门时要由其哥从卧室背出大门,且要放声大哭,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这时,送亲和接亲的人们挑着新娘家陪嫁的褥子、柜子等物,跟随于新娘后。途中,新娘步行缓慢,走走停停,有时还有意躲进路旁的香蕉林、甘蔗田或小树丛中,让新郎寻找,以此试探新郎的忠诚和能耐。
  当新娘一行到达新郎家时,已夜幕降临,刚到门前,婆婆就手抱牛草等候在那里,并领着新媳妇先到牛厩喂牛,同时亲手将从娘家带来的新斗笠给新媳妇戴上,意为新娘算自家的一名新成员。此时,新娘的伙伴们要去抢摘笠帽用手敲新娘的头,新娘则设法躲避,婆婆要尽力相护如此嬉戏取闹,据说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婆媳关系。进人新郎家门后,婚礼仪式开始。首先进行拴红线仪式。其仪式由寨中一儿孙满堂的长辈妇女主持。当新娘来到门口时,主持者手持红线圈,从新娘头上自上而下连续套三次,以示驱除一切邪恶,然后用红线拴在新娘、新郎手上,以示同心相连,婚姻牢固,白头到老。接着就进行浇火仪式,即新娘从门外将左脚采在门坎上,新郎从门内将右脚踩在新娘左脚上,主持者左手持一根燃烧着的木柴,用右手持盛满清水的木瓢,随即将燃烧的木柴浇熄在新娘新郎的脚背上方,让水从新郎新娘脚背流走,以示驱邪,也有的说那是象征新郎新娘从此以后赴汤蹈火永相连接下来进行吃黄饭仪式,主持者将两团包有蛋黄的糯米饭分捏在两手中,在新郎新娘面前上下交叉数次,口念吉语,并让新娘新郎吃下饭团。洁白的糯米、橙黄的蛋黄,象征着黄金白银、五谷六畜要由夫妻共同创造。入洞房后则进行抓食连心饭仪式,将颤子抬人洞房内,颤口横放一把钢刀,让新郎新娘一左一右同时抓颤底的饭吃。据说,这样做了,今后的生活中谁不和睦相处,钢刀就会砍断谁的手。各种仪式结束,即行闹洞房。
  洞房之夜,新娘与送亲女友同宿。次日凌晨,新娘及送亲女友为婆婆做好家务事后,趁三星未落,提前约伴,披星戴月回娘家。以后要由丈夫去接,才陆续回婆家与丈夫同居,但每次只回两三天,要等怀孕或生下孩子后,才长居婆家。建立新中国后,婚后长期居娘家的习俗逐渐改变,现婚后数日就回婆家定居居于新平戛洒、水塘傣洒的婚俗,大体上与傣雅、傣卡相似,但在一些细节上略有不同。新郎随接亲队伍到女家时,新郎新娘一起向女方父母敬酒后,就要提前上路,不与送亲队伍同行。女方的哥哥要参与送亲,但不进男家,男方要在寨中另一家亲朋那里设宴招待,并由长辈前往敬酒,给每人二元以上的送亲费。全寨所有的未婚姑娘都要来做新娘的陪伴女友,新郎的陪郎人员数量要与送亲的姑娘数相等。两边的青年男女除了在洞房闹新郎新娘外,还要互相嬉闹,凌晨方散。
  居于元江的花腰傣(傣仲)婚俗别具特色。第一天,婚宴设在女家,当天,男家的人挑着剖洗干净的猪、鸡、鸭各一对,蔬菜、米、酒各两挑,连同新娘使用的衣服和银饰,偕伴郎、伴娘若干人,由男、女媒人引路,前往女家送礼井参加婚宴。
  至女家男家的人须协助女家做饭菜婚宴开始男女双方亲属相互认亲此时新娘和伴娘不露面,躲藏起来,故意让媒人和接亲的伴郎寻找,借以延客时间,以示对村寨和父母的眷恋之情与此同时,伴郎们乘间为新娘家挑水,水缸不满,新娘不能接走。伴郎挑水并非易事,沿途常遇到村中小伙子们逗趣,他们往水桶里丢石块或树叶,故意弄脏清水。因此任凭伴郎们反复挑水,终难使清水挑进新娘家门。最后,伴郎只好脱下洁净的衣服蒙住水桶,经过百般努力,才把新娘家的水缸挑满。此时,新娘家方肯搬出嫁装,为新娘送行。
  新娘行至门,长者持荆刺在新娘身边挥舞几下,以示沿途跟随身边的鬼魂已被赶走。接着进行“套红线”、“浇水’,、吃‘•连心饭”等仪式,均与新平傣族婚俗大体相同新娘进入洞房后,由伴娘相伴过夜第二天,婚宴设在男家。新郎偕伴娘迎岳父母及双方的亲戚家认亲。新娘在夫家只住三五日即回娘家长住,仅在年节或生产季节由男家接回。直至第一个孩子生出后才改住夫家。
  红河上游的花腰傣有人赘习俗。人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女家无子,招人赘女婿;二是女家虽有子,但子甚小或不成气,也可招婿;三是因男家经济贫困,一时难以筹办婚事、送足礼钱,则在婚前商定人赘期限,期满后妻随夫回家。人赘婚通常由女方父母托媒到男家说亲。婚事说成婚礼由女家操办,结婚当天,女家携结婚衣物去男家“接亲’,。新郎穿上女家送来的新衣,向家人告别,随同“接亲人”去新娘家。至新娘家门,长者先用点燃的草来绕新郎身体一周,再用红线围兰圈,表示已经拴住新郎的身心人赘的男子须从妻姓,妻之弟妹称其为兄,同享村中男性的一切权利,不受歧视,生下的男孩可使用原父姓。人赘者有继承女方父母财产的权利
  花腰傣男女有结婚的自由,也有离婚的自由。离婚的原因通常有:一是夫妻间因性生活不谐调而感悄破裂;二是婆媳关系不和;三是男女一方生活放荡不贞;四是经济负担不平衡,
  如双方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不协调,一方好吃懒做,肆意浪费等,均使对方感到不满,提出离异。
  以往几花腰傣男女离婚的手续很简单。若女方要与男方离异,只须与丈夫大吵一架后回娘家,女方家也百般阻止男方来接回,男方想着女的既不相爱,势不可勉强,便自动履行离婚手续。若男方先提出离婚,则经种种吵闹后,把女方驱回其娘家,不再接回,并集乡里父老宜称其女人不再为其妻,女方则可任意改嫁。离婚后,女方无权向男方提出财产要求,通情的男方只要将陪嫁来的财物归还女方即可。离异后对子女的抚养,则要看双方的商议而定,一般而言,较小的幼孩一般由女方抚养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花腰傣的婚姻通行国家《婚姻法》,婚事新办,旧婚俗渐渐革除。
摘自《新平花腰傣文化大观》

 

 

 

        本文责编:玉婷


 上一篇文章: 元江傣族花街节举行
 下一篇文章: 葫芦丝文化节各项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