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试论新平傣族传统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作者:普崇安    点击率:5994  转自:新平公众信息网|《新平花腰傣文化大观》 更新时间:2009/8/14 23:01:02


试论新平傣族传统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普崇安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显著特点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步伐加快,多种信息网络的传输日益深入.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越来越近.信息时代、才智时代、地球村的观念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总的社会发展趋势,有力地推动着整个社会及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变化.加之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云南省政府提出建立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宏伟目标,相应新平提出了绿色经济强县及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兴县的目标,大大加快推进了新平各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作为一名对傣族文化情有独钟者,民族自尊心催促我,寻找好文化定位和归属点.将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之所在,本文就傣族的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整合、嬗变及其消解方式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其目的是为了使花腰傣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适应性变迁及延续,使之弃其糟粕,保持和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在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继续占有一席之地.真正实现经济一体、文化多元的局面.
   一、新平傣族的族源及历史沿革.
  聚居于云南省新平哀牢山下的傣族近5万多人,分属于傣雅、傣卡、傣洒三个支系。她们因用长丈余特制的彩织绵带缠绕成宽约一尺多花腰系住筒裙而被俗称花腰傣。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古代“百越”、“滇越”等族群体就是今傣族的先民。商周时期,今漠沙江、戛洒江沿岸的广阔地域内居住着“濮人”部族,而戛洒江、漠沙江(即红河)古称濮水。哀牢山脉和濮水是古代百濮(越)民族和青藏高原古羌民族聚居及迁徙的走廊.明代《景泰云南图经》中写到马龙他郎甸风俗时说:“百夷种类不一,而居本甸日歹摩,即大百夷也。”日月万历《云南通志》记新化州风俗说:“百夷二中,一日夷,能居卑湿,女劳男逸,蚕桑捕鱼。”康熙五十年《新平县志》有:“摆衣,性儒气柔。畏寒喜浴,女穿筒裙,担檐,男子抱儿炊 ”的记载。民国21年《新平县志民族》记载:“摆衣,古夷一种性儒居炎瘴地,喜浴 分沙摆(居西区),旱摆(居南区爰洞角折),花腰傣摆(居漠沙),苦菜花摆(住峨得南独二河)四种。”这里的“濮人”、“歹摩”、“ 夷”、“摆衣”等都是花腰傣的别称。三个支系分区而居,傣雅大多居住在漠沙,傣卡多居住在腰街,傣洒多居住在戛洒、水塘。它们虽有花腰傣这一统一的特征,但又各有差异,色彩纷呈,语言、民风、民居等大同小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花腰傣不断的同周边的兄弟民族融合交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从而创造了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丰富和提高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底蕴。对它的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加工将促进新平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花腰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
  绵绵的红河谷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特有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服饰、起居、婚恋、丧礼、时令与节日、生产、生育、祭祀、巫术、占卜习俗。为了使之更具有代表性,突出性,笔者仅仅选取其中几个方面作为重点介绍。
  1饮食习俗
  花腰傣居住在坝区,气候炎热,土壤肥沃,红河谷两岸千年冲击沉淀下来的淤泥能够种植出许多丰富的物产。几千年来,花腰傣的先民们耕种水田,旱地,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从而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饮食习俗,创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它主要以大米为主食,民间习惯一日三餐。独特的饮食有:糯米饭、粑粑、扁迷;肉食以猪肉为主,喜食狗肉、鸡、鸭、鹅、牛肉。具有历史悠久饮食文化,如牛肉汤锅和狗肉汤锅,色香味美,肉制佳肴有:腌猪肉、腌鱼肉、干黄鳝等都是待客的美味佳肴,蔬菜有青蕃、白菜、韭菜、番茄及各种豆类、瓜类、竹笋等。特色菜有:攀枝花、芭蕉花、金雀花等等。嗜好嚼槟榔,饮酒。还有别具一格的鸯萝饭,土特产有:槟榔、荔枝、芒果、甘蔗、酸角等,这些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
  2 服饰习俗
  在盛大的花街节日里,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本民族服饰.男子穿
  黑色圆领对襟衫,下着打折裤,头戴沿帽或缠黑纱布包头.姑娘们身穿无领无襟内褂,前胸成排缀满上千颗亮闪闪的银泡,下穿黑底筒裙,裙摆绣着玉色花边,那一套条条色彩鲜艳的花边看似象波浪起伏的小溪,传说那时傣乡千万条小溪的象征.傣雅鸡棕帽、傣洒斗笠可遮荫避凉,远远望去,煞时美观,让人心旷神怡.节日这一天,“卜哨” 、“卜冒”们成群结队去寻找自己意中人.男女都有纹身习俗.所刺的花纹形状多为虎、豹、狮、龙、蛇等动物图案或圆形、椭圆形、方纹形、雪花形等图案,都纹与胸部、腿部、臂部和手腕上,其意多为护身符.传说图案可以用来避邪驱害的作用,妇女还有染齿的习俗.唐代“黑齿”、“金齿”等为先民的族标.古县志有“ 摆夷---齿以草药溅黑女墨---”的记载.具有防腐防酸,护齿的作用,如今被认为是美的一种标志和象征,蕴含着悠美的民间故事传说.
  3婚恋习俗
  婚恋文化是一个民族习俗的综合反映,花腰傣的婚恋习俗有别西双版纳、德宏的水傣和汉傣,是研究花腰傣文化的切入点.解放前,婚姻多由父母包办,通行本民族内婚制.建国后,婚姻多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民族内婚逐步有所改变,可以与外民族通婚,其婚俗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恋爱,因热坝地区,由于受地理气候环境等的影响,傣族青年发育成熟较早,十四五岁开始参加社交活动,如“串寨子”、“照电筒”、“赶花街”.(2)提亲,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也需要媒人为中介,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方面.(3)定亲,男女双方互送秧箩饭,有父母代办.(4)婚礼,接亲—>送亲—>套红线仪式(由寨中女性长辈主持)—>烧火仪式(表示把跟随新娘来的邪气,就是不吉利的全部洗礼掉,让新娘婚后平平安安)—>吃“同心饭”议事(表示新郎新娘从此一起共同生活,白头到老,同心协力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被称为“东方情人节”的花街节,是傣族中最隆重的节日,是傣族青年男女互相认识,谈情说爱挑选情侣的社会活动.民间组织的花街节,在漠沙一带的傣族一年赶两次,农历正月13称“小花街”,5月6日称为“大花街”.腰街、戛洒、水塘一带的傣族订每年农历2月的第一个属牛的日子.据说,花街节是为了纪念傣家人杀死龙驱除灾难的岩龙而进行的集会.
  4宗教信仰习俗.
  在长期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傣族先民同自然斗争中形成了自然
  崇拜、祖先崇拜、基督教、道教、佛教.主要的祭祀活动有祭寨神、祭匹里、祭南勐、祭水神、祭灶神、祭太阳神、祭谷魂、祭山神.原始宗教主要信仰灵魂,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它影响着人们的人生价值、传统观念、伦理道德、心理素质、风俗习惯、节日活动、风土人情、婚丧嫁娶、农牧生产、宰猪捞鱼、礼节禁忌等方面,支配着花腰傣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日常社会生活,是形成花腰傣风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简述的风俗是花腰傣区别于其他民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是研究一个民族在经济转型时期怎样走上现代化之路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朵民族文化的奇葩,是灿烂的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花腰傣传统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文化冲突是民族冲突、阶级冲突的集中表现,鉴以目前各民族各阶级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强弱差别与对立,文化冲突的实质可视为西方与非西方,中心与边缘, 强势与弱势,富人与穷人的冲突.这样文化冲突在时空层面上也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国际层面(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强势与弱势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 另一种是国内层面(富人与穷人及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是民族的风俗文化在强势文化影响下不断被同化、异化、弱化,最终散失本民族文化的特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二十多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各种产业化、信息化、通信、交通工具的现代化,花腰傣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价值标准、伦理道德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反映在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撞击,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笔者甚为忧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如果不注意这个方面的问题,那么搞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只是一句空话。必然形成泡沫式、一阵风的开发模式,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又错失大好的开发时机。那么再过50年将到何处去寻“东方情人节”和“傣族中贵族”呢?古言曰:“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对历史学术研究也十分不利。
  1、生产生活习俗的适应性变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新观念、新技术的传播和渗透,使傣族地区改变过去那种“小富则安”、“知足长乐”的生活观念,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中抓住机遇,发展自我。如今水塘、戛洒、腰街、漠沙成为新平经济发展的中心带,并以其为基点向周边乡镇辐射,带动了整个新平经济的发展,可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迅速消亡。五年前,笔者曾到过傣族村寨,那时整个村寨弥漫着浓郁的民风民俗,无论大小“卜肖”和“卜冒”都穿着整齐的花腰服饰,原以为到了桃花源世。可如今再去,很难找到穿着精美的民族服饰的青年,现代的青年少女也很少会自己穿传统服饰了,青年男女大都穿着时髦的汉族打扮,很难再听到优美的民族歌谣。
  2、民居习俗的变迁,从原始朴素的傣家竹楼演变成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平掌房。随着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变成了瓦房到砖房,个别村寨盖起了小洋楼。
  3、婚丧嫁娶习俗的变异,染齿纹身的消失。由于社会经济急剧变化,傣族地区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民族文化的同化,族群认同的淡化。早婚(14、15岁)到依法结婚,从父母包办到自由恋爱,许多具有浓郁风俗的东西逐渐消失。娱乐活动变迁,如“花街节”一种祭祀盛会到如今赛美、恋爱、交流的资金盛会。
  4、汉文化影响日益加大,同化、异化现象非常明显,由于没有文字加速同化速度,由过去听不懂一句汉语到会听并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甚至有些村寨全部使用汉语,各级知识分子不断增多。
  5、花腰傣伦理道德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即习惯法与现行法律的冲突,约定俗成的文化意识与现代文明冲突中使其走向反面。兼容与对抗并存。人们在市场经济“利益”为先导和“金钱唯上”观念的侵蚀下,许多优秀的伦理道德丧失,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功能。
  6、原始宗教信仰受到新的挑战(祭祀活动的减少)
  解放前,花腰傣信仰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一切都受到多种神灵的支配,人们的生、老、病、死、庄稼的丰收;畜牧的兴衰;各种生产生活活动无不与神灵发生联系,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花腰傣常杀牲祭神灵以换取众神的欢心,祭祀活动成为人们精神的寄托,几乎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每年的祭祀活动极其繁多。如今,多种兼容,各种兼有的信仰方式。
  四、如何解决在这种冲突中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笔者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怎样努力解决二者的冲突,使之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劣势互避使民俗文化搭上现代文明的快捷列车,始终保持原汁原味的民俗习惯。又使经济快速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的目标,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强化“旅游兴县”意识,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1、发展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花腰傣的风俗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这个迫切而又现实的问题,认真深入花腰傣集居地区进行调研。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该地区经济发展又有利于民俗文化保护的方针政策,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早日实现全民族的小康社会。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民族地区跳跃式发展,真正实现民俗文化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在新的经济转型时期,转变观念,改革创新中求发展。
  2、聘请各类专家学者深入花腰傣地区调查研究,提出确实可行的计划,规化好村寨旅游的开发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如2001年2月“新平花腰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许多专家学者进行考察研究提出确实可行的开发计划,同时以其为契纸机,使之成为傣学研究的另一个新亮点,对花腰傣生产、饮食、服饰、节日、语言、歌谣、民间故事、医药、文化起居、文物等各方面的传统文化进行搜集整理、研究、总结提高。把散落于民间和口传中的宝贵的文化附注于文学,上升到理论,进入书中和电脑中,永久保存,最终真正实现“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发展目标。
  3 、早日实现石安达先生提出的关于“新平哀牢山•花腰傣文化”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工作。利用好新平独特的人文、资源、区位优势,打好花腰傣品牌,做好山文章,哀牢山20实际80年代被列为国家原始森林野生动物保护区,90年代被定为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基地。花腰傣还保留着许多傣泰民族古老的文化习俗,对于研究傣泰民族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这一工作申报成功,将大大加速风俗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又有利地保护了民族文化,必将对新平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4、化腰傣自身要进一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民族振兴是每个人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具体表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民族振兴的宝贵资源。每位花腰傣的成员都必须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开放意识,要树立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增强族群的认同感,舍弃那些阻碍本民族进步和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及其生产生活方式,要敢于坚持发扬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的东西,不迷失自我,丢失自我,吸取其他各民族的东西为我所用,补己之短,逐步实现由弱变强,由短变长的振兴本民族之路。培养大批本民族工作者,以研究、弘扬本民族文化为己任,借鉴它民族的发展模式。
  5、利用红河谷两岸肥沃的热坝区的地缘优势和民族独特的优秀文化,按照现代的要求,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铸造辉煌。利用好坝区层层梯田优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芒果、甘蔗、槟榔、桔子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市场为导向,使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加强第三产业的力度,使之做大、做强。在新世纪的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加快产品与商品转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清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新平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效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合理使用资源,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定位好新平经济增长点,坚持常抓不懈。根据新平县委政府制定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的发展目标。加大对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历史遗迹和自然环境区开发力度。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引进盘活现有人才,招商引资,将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书目:
  1、《“文化自觉和而不同——在二十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费孝通
  2、《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方式》周大鸣.秦红增
  3、《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事务委员会编
  
  
  
      来源:腰街镇政府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对新平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的思考
 下一篇文章: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交易市场开业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