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英 文
傣泐文
傣纳文
傣绷文
傣端文

论坛登陆: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站内公告: 傣族网正式运行,欢迎光临!
热点文章排行榜
傣族网简介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  
联系我们  
德宏傣文键盘布局——输入法邀请大家进行测...  
抗日土司线光天  
也说“旱(汉)傣”和“水傣”  
悠久的傣族语言文字  
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  
图片新闻排行榜
孟连县农业50年发展历程
作者:县区管理员    点击率:2825  转自:孟连政府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9/3/7 9:34:51

 

一、农业体制发生深刻变化

孟连建政初期,由于社会形态的历史跨越,即傣族、拉祜族、佤族三大主体民族分别由原始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思想观念还处于自给、半自给的传统农业经济阶段,有的还明显保存着原始农牧业的耕作方式,生产技术粗放,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长期处于“种一山坡,收一箩箩”的自然、半自然经济状态,基本没有商品交换,只有少量以物易物,优势的自然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人民生活十分困难。1956年县人民政府设立农林水利科,有职工8人(含农牧站、林业站、兽医站、水工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生产关系变革,尤其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普遍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1983年成立县农牧局,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在全县大面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因地制宜,稳粮调结构,实施产业化开发,大大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初步建立了以粮食、蔗糖、橡胶、茶叶、咖啡、畜牧业为支撑农业经济体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了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步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3年全县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共有248人,其中县级130人,乡级118人,农业局内设行政办公室、财务室、科教法规股;下设农技推广中心、畜牧推广中心、农机推广中心、茶叶生产办公室、咖啡生产办公室、农建办、农经站、经作站、籽种站、渔政水产站及各乡(镇)农牧工作站,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01人,其中县级85人,乡级116人,其中高职兽师医1人;中职职称40人(农艺师24人,兽医师11人,工程师3人,经济师2人);助理职称77人(助理农艺师35人,助理兽医师17人,助理经济师7人,助理工程师8人);技术员49人。建立起了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配备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振兴孟连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农业基础取得新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进一步改善

 建政以来,长期坚持大规模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生物、生态、农艺措施综合治理,水、土、肥、种相配套,1990年以来全面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人均1亩高稳产农田基本建设,坝区建成渠、路、桥、涵、闸配套,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园田化农田;山区坡改梯加“五小”水利工程配套,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排除了中地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2003年全县累计完成基本农田地建设10.05万亩,其中:水田6.424亩,坡改梯3.626万亩,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占有1.02亩高稳产基本农田地。水利化程度大大提高,全县水库容量达4966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3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农业结构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化进程加快

 新中国成立以来,孟连县用了近30年的时间发展农业生产,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全县人民的吃饭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孟连县坚定不移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对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二是举办旱稻综示区,山区大干坡改梯,坝区改造中低产田;三是推广“两杂两化”规格化种植,旱育稀植等科技成果推广,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四是抓好水利建设,提高水利化程度。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1983年全县粮食产量3.49万吨,人均有粮408千克,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使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1980年开始,在保证粮食持续增长的前提下,立足于孟连山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热区资源优势,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实施橡胶、甘蔗、茶叶、咖啡、畜牧产业化开发,支柱产业建设,农业结构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化进程加快,为振兴边疆民族经济,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生产:80年代农业科技推广以杂交稻、化除、化肥上山为主,坝区推广双季稻种植,提高复种指数;1989年全县粮食总产达3.691万吨,荣获全国粮食特别奖;90年代,国家农业科技扶贫、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米基地建设等项目在我县实施,200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4.843万吨,荣获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奖;2001年以来,继续实施《云南省农业科教扶贫联产承包第二、三、四轮承包项目》和冬农开发,促进了农业生产长足发展;2003年国际陆稻所组织召开《大湄公河流域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15个国家官员、专家到我县实地考察,对我县农业生产,特别是陆稻生产水平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把这一成功的经验向全世界宣传推广。2003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3.154万亩,产量达4.635万吨,比1954年分别增长2.338倍和4.338倍。

—畜牧业:50年代孟连县畜禽品种十分单纯,1959年开始至1990年间先后引进长白猪、前苏联大白猪、杜洛克、内江、新淮猪等10个优良品种117头,进行杂交改良,同时也积极选育本地优良小耳猪品种进行培育提纯复壮;1991年至2003年又引进大约克、巴克夏、汉普夏等9个品种共198头种猪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进行杂交改良;全面推广猪人工受精技术,实施科学养猪综示区和畜牧扶贫工程等项目,狠抓生猪春、秋两防猪瘟免疫;1996年“养猪综示区”荣获省畜牧局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2003年全县生猪存栏70178头,出栏46175头,生猪存栏数比1954年(7896头)增长8.89倍,生猪死亡率下降到1.3%。大牲畜养殖上,1996年投资20万元建设草山(人工种草)示范基地,人工种草在孟连县还是一件新鲜事,带动了当地农民利用自家闲田荒地种植背型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品种,2003年全县种草1680亩;20022003年实施牛冻精改良项目,2003年先后产下冻精改良婆罗门牛犊2头,摩拉小牛犊7头,填补了我县该项目技术空白,同时改良黄牛21头,水牛35头。在大牲畜防疫上,建立了孟连县边境动物疫情检测站,加强了县内、边境、国外疫情监控,特别是某些重大传染病的监控,避免发生蔓延和流行,1991W防治荣获思茅行署二等奖,1992W三道防线建设荣获省畜牧局、省防治牲畜W指挥部三等奖,1996W防治荣获思茅行署防治指挥部三等奖。2003年全县大牲畜存栏22775头,出栏2644头,比1954年存栏(9605头)增长2.37倍,全县肉类总产量达3217.54吨,全县畜牧业走上以科技促发展轨道,初步培植成孟连继蔗糖、橡胶之后又一支柱产业。

—橡胶产业:在粮食持续增长和丰年有余条件下,1980年开始,在南卡江流域采取“山坝结合,入股开发”的形式种植橡胶,1982年县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开发全县热区资源,种植发展民营橡胶的决议,县委、政府对发展民营橡胶提出了“三年打基础,六年大发展,十年见成效”的发展目标,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发民营橡胶生产基地,到1997年底成立了勐马橡胶公司、公信民营橡胶公司和富岩民营橡胶厂,私营企业金桥橡胶公司。通过20多年来的发展,2003年民营橡胶种植面达142665亩,开割面积37465亩,产干胶4539吨,成为思茅地区最大橡胶生产基地,是孟连县支柱产业。

—蔗糖产业:孟连县发展蔗糖产业始于1982年,1985年成立甘蔗技术推广站,经过20年来培育和发展,现已覆盖全县7个乡镇34个村民委员会352个村民小组,10784户,45685人,2000年以来全面实施推广种植“三高”甘蔗和高优蔗园建设。2002年全县推广种植“三高”甘蔗面积6.1万亩,良种率达87.5%,出糖率提高到11.7%,该项目荣获云南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2003年全县甘蔗面积9.2万亩,工业产量达35万吨,比1982979.28吨,增长34.9万吨,产值达4200万元,工业单产达3.804吨,比19822.475吨提高1.329吨,促进了孟连县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龙头产业之一,在孟连县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边疆的社会稳定,地方经济发展,财政资金积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茶叶产业:孟连县解放前就种植茶叶,但只是零星种植,19643月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赵健民视察孟连县后指示孟连要发展种茶业,随即派人到外地学习种茶技术,调运茶籽,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80年代初孟连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红茶出口生产基地县。1983年县政府抽调茶叶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茶叶生产办公室,负责全县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分别在朗勒、富岩、南雅开垦种规格化标准茶园。1991年撤销茶办,在县农业局成立茶叶站,1994年在勐柏建立600亩无性系茶树良种母本园,引进繁殖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等良种,负责向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无性系良种茶园,提供种苗技术,带动了全县茶产业建设。2003年全县茶叶面积达37833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27953亩,占总面积73.88%,茶园分布在全县7个乡(镇)20个村民委员会,建成25个相对集中茶叶生产基地,从事茶叶生产种植人员达2万余人,建成茶叶加工厂16座。2003年茶叶产量达480吨,产值达800万元,种植面积比1954320亩增长118.2倍,产量增长1371.4倍。勐柏茶厂600亩母本园建设1999年荣获云南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 和思茅地区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2000农业局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无性系良种茶园0.95万亩,荣获云南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和思茅地区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20037月勐柏茶厂613亩良种茶园被省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无公害茶园和原产地认证,促进了孟连县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茶产业已培育成为孟连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为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咖啡产业:孟连1958年开始试种咖啡,1990年以来实施咖啡产业化开发,让咖啡业得以迅速发展。1998年县人民政府成立咖啡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咖啡种植、生产技术管理,咖啡种植分布在娜允镇、勐马镇、芒信镇、景信乡,已建立6个咖啡公司,14个咖啡场,涉及19个村民委员会,86个村民小组,2478户,8588人。2003年累计种植面积20262亩,投产面积14100亩,产咖啡豆1000吨,产值650万元。随着咖啡市场价回升,投产面积增加,将成为孟连县又一支柱产业。

 四、农业科技推广取得巨大成就

 我县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他们爱岗敬业,热爱农科事业,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茶树良种母本园建设、杂交水稻旱种、坡改梯、水稻机收、水稻稻瘟病防治、“三高”甘蔗栽培技术、陆稻栽培技术、养猪综示区、W防治等20余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分获部、省、地农业部门丰收奖,有126人次载入科技成果光荣史册;畜牧推广中心、农技推广中心等站所获省、地级农业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何忠兰等25位同志分获省、地、县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荣誉。2002年农技推广中心科技人员何忠兰荣获思茅地区“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03年勐马镇农牧工作站科技人员朱丽旗荣获全国“农村优秀人才”荣誉称号,为孟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责编:帕相


 上一篇文章: 西双版纳去年财政收入增长近5成
 下一篇文章: 2008年德宏州财政再创历史新高
关闭窗口
地磅遥控器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网赚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傣乡美景
 
           copyright @ 2007 daizu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170号 邮编:650041 电话:13908807623、13888824530、13888570824、18725179358
电子邮箱:daizuwang@163.com
经营许可证:滇ICP备09002592号